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
孙玉林
提要敬语是日语的一大特色,在日常文往中使用预率很高,而且表达形式复杂不易掌握.本文就
敬语的起源和变迁、几种不同的分类和使用方法、日本人使用敬语的心理背景及其社会作用等进行了闲
述,旨在帮助学刁者进一步拿握日语敬语,用有限的敬语表达形式去适应无限的社会交际场合。_:
关键词敬语特色用法
..‘目二二.=二====
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单一语言的岛国,具有其独特的语言体系.日语在其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敬语体系,这是其它语言所不可比拟的,同时也是日语的特色之一
追溯日语敬语的起源,它与日本人的原始信仰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日本人信仰神,认为对神使用尊
敬、美好而又谦逊的语言,会给自己带来好运.于是,他们常常在言谈举止中选用一些最能表达敬意的词
汇。可见,日语敬语最初源于日本人对神的崇拜.
语言的发展变化是与人类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相一致的。4世纪起,日本开始统一,并建立起大和
政权,出现了以天皇为首的集权统治机构。天皇为巩固和加强其统治地位,自称是神的化身,为了让人们
对皇室绝对薄崇,语言表达上也出现了对天皇、皇室专用的绝对敬语.进入封建时代,日语敬语成为一种
封分等级的标志,其使用强烈地反映出日本社会的阶级差别.近代明治维新后,日本废除了士农工商的
等级制度,但在户籍上仍保留有皇族、华族、士族、平民等名分,特别是皇族,仍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
统治者。在1889年日本宪法及《皇室典范》中,明文规定对皇室应使用敬语。太平洋战争失败之后,日语
敬语发生了质的变化。天皇亲自颇布了关于否定自己神位的诏书,来自西方国家的民主思想风靡日本,
使带有浓厚阶级色彩的“阶级敬语”成为人人使用的“社交敬语.”
现代日语中的敬语,其作用在于使某人的言行因场合的不同而表现不同的语言效果.例:庄严肃穆
的祭典仪式、正式的外交场合、亲友欢聚的晚会等,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对长者、知己、陌
生人、子女等,因谈话对象不同,语言的表达形式也有所不伺。、敬语正是适应不同场合、谈话对象等而使
用的。
纵观日语敬语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四种,即:粤敬语、谦让语、礼貌语、美化语.
“尊敬语”是指说话人通过提高听话人或话题中人的地位,来表达自己的敬意.具体指对听话人或话
题中人涉及的事、物、行动等用固有的尊敬词汇或敬语表达式表示敬意。例:“老师去旅行”这个短句中,
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敬意,需要对“老师”的称呼及“去”这一动作用特有的尊敬词来表现。
与“尊敬语”相对应的敬语表现形式是“谦让语”,“谦让语“是指说话人通过使用降低自己身分地位
的语言表现形式,表达对听话人或话题中人的敬意,类似于汉语中的“鄙人”、“寒舍”、“愚兄”等谦辞。与
汉语不同的是,日语除了用固定的谦让词外,还用特定的敬语表达式表示谦让。有时候,同一句话可能同
时使用“尊敬语”和“谦让语”.例:“我去老师家”,当说话人要表达对老师的敬意时,需要把“老师”、“家”
·95·
这两个词换成相应的尊敬语。而“我”、“去”这两个词同样也需表示对老师的敬意,该怎么办?由于是说话
人自己的行为,只需把“我”、“去”用相应的谦让敬语词或表达式代替即可.
“礼貌语”则是指说话人直接对听话人表示礼貌、郑重的语气而采取的表达形式。它除了用特定的文
体形式之外,还有一些固定的词汇.
所谓“美化语”,顾名思义就是使说话人的语言有美感,通过这种语言形式,表示说话人文质彬彬、有
教养.它虽不能说与听话人毫无关系,但与前面所述三种敬语是有区别的.它主要是在名词前加固定的
接头词,以此表现语言美感,使人听起来优美动听.“美化语”的使用颇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这恐怕也
是日本女性淑女气质的外在表现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日语中的尊敬语是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或话题中人的尊敬;谦让语是表
现说话人的谦虚礼让,从而衬托出对听话人或话题中人的敬意;礼貌语是说话人顾忌听话人的身份、谈
话场合等情况而采取的郑重态度;美化语表现说话人的教养程度等。总之,日语敬语的表达形式相当复
杂,且不易掌握,它的使用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要准确掌握说话者的意图、感情、语调、文脉及说话双方
的关系等,同时要根据双方及话题中人的社会地位、身分、年龄等差异采取不同的敬语表达形式.力求用
有限的敬语表现形式适应各种交际场合。
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家庭中的父子、夫妻,单位中的上下级、同事,以
及师生、同学、朋友等等。日本人使用敬语,可以调整复杂的人际关系.例如在工作单位,职员对自己的上
司或比自己资历深、有优势的人使用敬语,已是日本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维系人际关系的手段.否则,
会使人觉得你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因此不易被周围的人所接纳,甚至遭到排斥。另外,受惠者对施惠者
也必须使用敬语.例如:患者得到了大夫的医治。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启迪,商人得到了顾客的惠顾,受惠
者使用敬语表达自己感谢或崇敬的心情,已成为天经地义的事.尤其在日本的服务行业,敬语的使用可
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日本人在同陌生人打交道时,往往使用敬语,因为“远而敬之”使人产生好感,否则会使听话人感到
很唐突,认为自己受到歧视并视说话人为毫无教养之徒.这充分体现了敬语的社交性.例如,日本人与初
次见面的人或外国人说话时,绝不会不使用敬语。甚至与久不见面的朋友再次相逢时,往往也是用敬语
开头,待到亲热之后方省去敬语。这是日本人特有的一种心理方式,试图通过使用敬语使双方产生一定
的距离感,以此表达相互间的尊重和礼貌.
日本人在正式的公众场合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意见时,也要使用敬语,否则会使人感到不够严肃认
真,甚至平时文往甚密的挚友,在大庭广众面前发言时,相互间仍通过使用敬语来表达自己的认真态度。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使用敬语的目的主要在于下对上的尊敬、相互间的礼貌以及正式场合的庄重.
此外,敬语还有其它方面的作用。例如,上司对部下使用敬语,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敬语表达,而是说话
人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威严、傲慢,甚至带有讽刺对方的意味,使对方感到恐惧和压抑。另外,日本妇女有
时把敬语用于小孩及动植物身上,这其实只是表达一种喜爱、温馨的感情,同时也使自己的言辞优雅。这
恐怕也是女性爱使用敬语的原因之一吧。
日本人把使用敬语作为一种社交手段,是与他们的集团意识分不开的。在日本人看来.人与人之间
是相互依存的,他们在坚守“个人自由”信条的同时,又特别注意确立和他人友好相处的关系。‘比起强调
自己的主张,他们更加顾及别人的心情,有时甚至会舍弃自己的意愿来达到整体和谐的目的。这种意识
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敬语的使用.使用敬语会显得谦虚、委婉,而且使对方感到满足和惬意.敬语是人际关
系的润滑油,它的使用在日本人的语言行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敬语与日本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
通,日本人甚至许多外国人纷纷学习敬语的表达形式,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交场合。但掌握日语中的敬
语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对敬语研究颇有建树的大石初太郎曾经说过:“日语中有敬语,这对日本人来说也
许是一件极为不幸的事情,如果日语中没有敬语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说话人在斟酌字词上的
思想负担。”学习和熟练运用敬语之难,可想而知.但敬语恰恰是日语语言的最大特色,所以我们有必要
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敬语》大石初太郎著,筑摩书房,1985年第14版
《敬语》南不二男著,岩波新书,1989年第6版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Japnese Language of Respect
SUN Yulin
Abstract Language of respect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Japanese. In everyday communication ,it is
used quite often,but it is not to be mastered easily because of its complicated expressional forms. This
paper has expounded its three basic aspects:its origin and changes,its various categories and their
usage,and the psych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Japanese people when they use language of respect and
its social function. The author aims at helping learners master better the language of respect and use
more properly its limited expressions on unlimited communicative occasions.
Bey words and phrases Language of respect ,Feature ,Usage
(责任编辑邹志勇)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简介
为了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山西大学政教部
王致胜教授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一书,于1995年5月由山西高校联
合出版社出版。
该书通过以下一系列问题,即:科学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选择正确的社会经济发展
战略,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团结全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实行全方位对
外开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等,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该书的特点是:观点正确、材料新颖、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加重了经济建设的内容。而且根据十四届
三中全会精神,对社会主义市场经体制做了比较深入细致的论述。它既可以作为广大理论工作者和爱
好者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读本,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教材.